网红的世界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我才搞明白,“”验资”验的居然是粉丝的资产,而不是主播的腰包!
6月28日晚,抖音头部颜值主播孙恩盛、皮皮皮皮朱、三斤和陈俏俏联手搞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直播PK。这四位中,除陈俏俏外粉丝都超过400万,孙恩盛更是坐拥近800万粉丝。但这场直播玩法和平时完全不同——不要才艺,只要钱。
这场“”验资”PK的玩法简单粗暴:每轮要求四家粉丝在一分钟内刷够100万音浪(约10万元人民币),没达标的主播就要接受惩罚。如果都达标?那就接着下一轮。主播们的催氪话术更是赤裸裸:
“一人一辆跑车好不好,让我们撞飞这个世界”
“321,嘉年华走起!”
令人咋舌的是,四家粉丝不仅全部达标,还连续刷爆了12到14轮!短短一个多小时,直播间流水竟高达1200万至1400万元。网友估算分成后:
三斤税后收入约400万
皮皮皮皮朱约300万
孙恩盛和陈俏俏各约200万
更值得玩味的是资金来源:除孙恩盛外,其他主播几乎都有“榜一大哥/大姐”豪掷百万买单。而孙恩盛的粉丝多为三四线城市年轻女性,甚至有学生党省下生活费为他“上票”。一位粉丝留言:“这个月吃泡面也值了,哥哥赢了!”
如此疯狂的吸金模式立即引发巨大争议:
1. 诱导非理性消费:普通粉丝省吃俭用打赏,未成年人跟风氪金
2. 助长拜金风气:“验资成功才配PK”等话术宣扬金钱至上
3. 惩罚机制扭曲:未达标主播被公开羞辱,强化“金钱=地位”价值观
法律界人士指出三重风险:
平台监管失职: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要求设打赏上限,若平台未执行将面临处罚
诱导打赏违法:该模式涉嫌违反《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禁止的“引诱用户大额打赏”条款
未成年保护漏洞:未成年人打赏依法可全额追回,平台需严格履行核验义务
目前四位主播均已停播,抖音暂未回应,但相关话题已冲上热搜,官媒纷纷跟进报道。这背后折射出直播监管的深层困境——诱导打赏的边界究竟在哪?
有网友认为:“直播就是买情绪价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观点指出,某些全职主播的打赏收入可视作劳动报酬。但平台监管常显滞后,往往等事件发酵后才出手。
抖音并非首次出现验资玩法。平台在5月的“2025共建文明直播”会议上曾强调打击诱导打赏,采取警告、中断直播、冻结收入等措施。2025年第一季度,该平台诱导打赏违规量已下降25%。同时上线了充值提醒、消费冷静期和24小时客服等“理性消费”机制。
但这场千万级验资风波暴露出更深层的社会病灶——当直播间把金钱等同于个人价值,“没钱别说话”的潜台词正毒害青少年价值观。有教师痛心表示:“学生攀比打赏金额,甚至说读书不如给主播刷火箭!”
要净化直播间的铜臭味,单靠封禁几个主播远远不够。当1200万流水在1小时内轻松入袋,当学生饭钱变成主播的保时捷油费,我们或许该思考:这场全民狂欢的流量盛宴,最终买单的究竟是谁的灵魂?
监管利剑、平台责任、主播自律、用户觉醒——唯有四方真正形成合力,才能让直播回归快乐分享的初心,而不是沦为物欲横流的斗兽场。毕竟,当“验资”成为进入虚拟世界的门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