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最热的话题,可不是某部热门剧,也不是某个明星掉链子,而是一场“奶茶大战”闹起来了。
你没别的看错,是真的奶茶。
7月12日当天,全国外卖订单达到了2.5亿单,而光是美团一家就送出了1.5亿,里面大部分都是奶茶和快餐。
这场外卖大战似乎让大家都能轻松享受“外卖自由”,但实际上,这不再单纯是哪个平台更实惠的问题,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更吃亏的,还是那些在底层打拼的人。
最早这事儿是在今年2月份露头的,那会儿京东突然宣布要正式进入外卖市场,而且一口气推出了不少猛招,比如全年免佣金、骑手五险一金,还承诺超时20分钟免单。
这一下子把原本就比较平稳的市场弄得轰轰烈烈,美团当然坐不住,赶紧出来回应,表示从第二季度起也会为骑手缴纳社保。美团高管王莆中甚至亲自上阵,在社交平台上和刘强东正面交锋。
到了四月份,平时不怎么发声的阿里也插了一脚,它把“淘宝小时达”和“饿了么”合起来变成“淘宝闪购”,还正式宣布会拿出整整500亿的补贴资金。
刚上线的五天里,各种1毛奶茶、3元咖啡铺天盖地地出现,买家们一时间都被“实惠”迷糊了眼。
结果,4月22日那天,美团和京东的股价都跌了超过6%,市场的反应其实已经算是一种提醒,但这场外卖大战却并没有因此就休止。
到了5月13日,国家正式出面了,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社会工作部、网信办、人社部和商务部这五个部门一块儿约谈了那三家平台。
他们提出了三个突出问题:价格战打得太低、虚假的宣传广告和骑手们超负荷工作。
平台方面也知道事情挺麻烦的,美团开始把一些激进的营销工具撤下来,一些商家自己也减少了补贴投入,虽然整体下降了15%,但运营效率竟然提升了20%。
要知道,监管的目的并不是阻碍前进,而是引导发展走向正轨,可遗憾的是,这场较量并没有因为监管变得平缓,反而变得更加疯狂,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
从6月起,各个平台都不打算让步,阿里的“淘宝闪购”又投入了500亿补贴,饿了么也喊出了“超百亿补贴”的口号,京东也开启了第二轮百亿补贴,美团则不得不全力迎战。
这场“砸钱赚流量”的较量,已经完全偏离了理智的轨道。
7月5日那天,美团达到了每天1.2亿单的记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京东的外卖订单也从500万跃升到1000万单,而淘宝闪购的餐饮订单更是增加了170%,一天就花掉了12亿元补贴。
那一天,美团光补贴就投出了18亿元,差不多等于2024一年净利润的15%,就在一天之内就“烧”掉了。这已经不叫“抢市场”了,简直是“抢未来”。
特别让人觉得挺吓人的,是7月12号那天,被誉为“外卖狂潮的巅峰爆发日”,全国三大平台一共送出了2.5亿单外卖,这场面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很多订单都只是0元购买、1元奶茶、2元汉堡,不少人还专门注册了几个账号来“薅羊毛”,有个小区的垃圾桶里,竟然扔了整整37单没开封的外卖。
这可不是啥消费升级,实际上是资源浪费的集体嗨趴,就连美团的高管王莆中也在7月16日公开说了:这场外卖大战,简直是“史上前所未有的泡沫”。
大部分新增订单其实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那只是因为价格便宜,大家随手点了几下。对公司、对商家,甚至对社会来说,这种增长其实毫无实际意义。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又出手了。7月18日,监管机关再次约谈了三家平台,这次说得特别直:必须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规范促销活动,保持理性竞争,打造一个多方都能受益的生态环境。
反应挺快的,约谈一发威,三大平台立马改变战术,7月19号那天,“0元奶茶”和“1元外卖”几乎在市场上没影了。
有人或许会觉得挺可惜,便宜没了,但实际上,这样的“实惠”早就不合理了,支撑起这些“低价”的,实际上是商家、平台、骑手,甚至整个社会都在背后承担代价。
像这样,商家为了拿补贴,不得不自己出70%的成本,很多小店一天能送几十单,可真的赚不了什么,反倒是在亏本打广告,压力山大,挺辛苦的。
为了抢订单,有些骑手一天要跑上三百公里,甚至还听说,某个医院一个晚上就接诊了七位因为骑车出事故的骑手。
表面上看似是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事,其实背后却是对那些处于链条底端的人狠狠地压榨。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更为深远。这场大战总共花掉了超过800亿,最高一天的补贴就烧了30亿左右,结果却主要引发了不少非理性的消费。据统计,70%的用户只是“薅羊毛”,新增的用户比例还不到15%。
在这边,美国那些科技大佬们正为了AI、大模型和芯片花了32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而咱们中国的资本却拼命补贴一元奶茶和三元炸鸡。说到底,这算是发展吗?我看未必,倒像是迷失了方向似的。
更关键的是,这场看似激烈的外卖大战,其实根本不是为了真正送外卖。对京东来说,外卖只是个“引流的手段”,目的就是把用户引到自己主站,推动3C等高价值订单的成交。
京东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比拼多多多出2.5倍,想要提升用户的活跃程度,用外卖来拉动,完全是不得不走的路。
至于阿里啊,它的电商业绩增长得不怎么样,市场份额也被砍掉了一半,“淘宝闪购”盘算着重新夺回“快”的优势,就算是它的重要武器。
美团可没得退路了,它得死死盯住自己在即时零售这块的头把交椅,不能让那个外卖这个高频繁使用的场景被其他电商平台抢走。
这场关于“生活入口”的争夺战,胜出的一方就掌握了未来城市的动脉和细胞。
高盛觉得,未来市场大概会是美团占55%,阿里占35%,京东只有10%;不过瑞银则提到,如果战火还继续烧,美团和阿里可能会僵持在45%对45%的局面,京东想突破难度还是挺大的。
不管最终结果怎么说,国家的态度早就很清楚了,不是在反对低价策略,而是在反对那种毫无意义的内耗。
到了这个时候,资本得清醒一下,真正值得投入的地方,不是在奶茶和汉堡,而是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真正的增长不靠大把花钱,而是靠技术、优质服务和提升效率。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