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58%,净利润达121.13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其背后核心驱动力正是AI服务器需求激增——第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更暴涨150%。
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正在智能革命浪潮下加速重构。用于标志性AI模型训练的算力约每5个月翻一倍,AI应用消耗Tokens激增,海内外云服务商资本开支持续快速增长。当海外开始建设GW级数据中心集群,中国数据中心行业也迎来从传统IDC向高功率、大规模AIDC的关键跃迁。
01 行业裂变,AIDC如何替代传统IDC?
算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正深刻改写数据中心产业逻辑。随着芯片迭代升级和多卡互联技术发展,单机柜功率密度快速提升成为不可逆趋势。我国在运营数据中心以低功率机柜为主,且多数因硬件限制无法改造升级。
新需求将主要由新建AIDC承接,行业迎来新旧产能更替的历史性窗口。
政策层面同样酝酿剧变。2025年多地开展算力摸底工作,避免各地盲目重复建设,推动全国算力一体化布局。这一举措将加速低效数据中心的出清,为高密度智算中心腾出市场空间。
技术指标对比更凸显变革的紧迫性:传统IDC机柜功率普遍在4-6KW,而新一代AIDC机柜功率已向8-15KW演进,液冷技术将PUE(电源使用效率)压降至1.15以下。当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已刻不容缓。
02 三大龙头,重划产业新版图
(1)润泽科技:资源壁垒构筑护城河
当能耗指标成为稀缺资源,润泽科技的布局显露出战略前瞻性。公司手握七大园区布局权,约61栋智算中心、32万架机柜的版图中,五大园区已全部取得所需能耗指标。在廊坊等IDC资源紧缺区域,这种卡位形成难以复制的优势。
2025年成为其产能释放的关键年份。公司预计交付420MW数据中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部署机柜约8.2万架,随着新项目上架,业绩增长曲线已然清晰。
资本运作更强化其扩张能力。公募REIT成功发行不仅优化资产结构,更带来充裕现金储备,为并购提供“弹药”。中信建投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26.72亿、34.83亿、43.29亿元,复合增长率近30%。
(2)光环新网:绑定巨头的转型样本
从传统IDC向智算服务跃升,光环新网的转身堪称行业教科书。截至2025年4月,公司全国规划机柜超23万个,投产机柜达5.9万个。2016年运营亚马逊云中国服务的经验,为其切入高性能计算埋下伏笔。
2023年成为战略转折点。公司新增智算中心布局,以北京亦庄数据中心为基地搭建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仅两年时间,算力业务规模已突破4000P,并在天津赞普云部署推理场景算力资源。
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打开空间。除国内河北、上海、长沙项目外,公司正将触角伸向内蒙古、海南及马来西亚智算市场。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其在扩张中保持财务弹性,当前78.7倍PE虽显高昂,却映射出市场对其转型的认可。
(3)数据港:能效技术的隐形冠军
在液冷技术这一关键战场,数据港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其运营的5.2万架机柜中,65%为高密度算力机柜(8-10kW),液冷占比达35%,PUE均值低至1.15。当行业平均PUE仍在1.5以上,这种能效优势直接转化为客户成本竞争力。
深度绑定阿里云生态构筑业务基本盘。数据港承接国内大模型企业60%以上的训练需求,并拿下阿里云长三角25%增量算力订单。参与“中国-东盟智算云”项目,首期部署2500P智能算力,显示出技术输出的潜能。
数据中心三大龙头核心优势对比
企业名称 核心资源优势 技术特色 产能规划
润泽科技 7大园区全能耗指标,廊坊区位优势 单体200MW AIDC交付能力 2025年交付420MW,总规划32万机柜
光环新网 亚马逊云运营经验,23万规划机柜 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 投产5.9万机柜,全球扩张中
数据港 阿里云60%训练订单,国家枢纽节点 液冷PUE1.15,国产芯片适配 2025年目标8万机柜,液冷渗透率50%
03 关键玩家,产业链上的价值捕手
当AIDC建设浪潮涌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协同机遇。工业富联作为幕后硬件王者,其AI服务器营收60%的增长,折射出数据中心底层设备的更新需求。公司GB200系列产品量产爬坡,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较2024全年增长近三倍,成为AIDC网络升级的直接受益者。
中科曙光则以液冷技术确立独特地位。其液冷数据中心PUE值低至1.04,参与全国80%智算中心建设,2025年订单超150亿元。与华为昇腾共建算力生态的模式,使其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占据先机。
光通信领域,中际旭创全球800G光模块市占率第一,1.6T产品进入测试阶段。海外订单占比超60%的全球化能力,让其避开国内价格战泥潭。
04 投资策略,寻找估值与成长的平衡点
面对分化的市场格局,投资者需把握三重逻辑:能耗指标获取能力、单机柜功率密度、液冷技术储备。润泽科技29.6倍PE(2025年)的估值水平,在三大龙头中显现相对优势,其资源壁垒和交付能力尚未被充分定价。
从建设周期看,2025-2026年是AIDC投产高峰。润泽科技420MW年度交付、数据港总机柜向8万架突破的目标,都将催化企业盈利进入高速增长通道。而光环新网虽短期估值偏高,但其全球化布局可能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各地能耗指标审批可能滞后,导致项目建设延期;部分企业财务杠杆高企,在利率波动环境中承压;行业竞争加剧也可能引发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
随着GB200服务器量产爬坡,工业富联的工厂正彻夜运转;润泽科技廊坊园区里,15kW高功率机柜以每月上千架的速度部署;数据港的液冷集群则安静地运行在1.15的PUE值下,能耗仅为传统机房的一半。
当海外科技巨头竞相建设GW级数据中心,中国企业的AIDC产能竞赛才刚刚鸣枪。那些手握能耗指标、突破液冷技术、绑定云巨头的企业,正在将机柜功率密度转化为未来三年的业绩斜率。下一个时代的基础设施之王,或许就藏在这场静默的电力革命中。
您最看好哪家公司在AIDC浪潮中的发展潜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