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重庆地铁站,40℃变23℃纳凉,市民舍不得回家吃饭

要说这几年,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那肯定离不开“高温”俩字。

特别是一到夏天,什么“火炉城市”啊,“高温预警”啊,就成了大家嘴边儿上常挂着的事儿。

就拿咱们重庆来说吧,那真是出了名的“火炉”。

这不,前阵子,七月十六号那天,重庆市气象台又发了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说渝中、沙坪坝、大渡口这些地方,气温那是要直冲四五十摄氏度的!

外面晒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地表温度更是烫得能把鸡蛋烤熟,这可真是让人犯愁,大热天的,去哪儿避暑才好呢?

很多人家里可能都开着空调,但你想想看,空调开一天,电费哗哗地涨,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再说了,有些老年人,身体受不住一直吹空调,也容易生病。

那怎么办呢?

难道就只能窝在家里,眼巴巴地看着温度计往上蹿吗?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就有人替咱们老百姓想到了。

这不,咱们重庆的轨道交通,也就是地铁,就想出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特别暖心的办法——在地铁站里头,专门开辟了“纳凉区”!

你可能觉得奇怪,地铁站不就是坐车的地方吗?

怎么还能纳凉呢?

这可不是随便找个角落让你呆着,而是专门布置出来的,就跟一个小型的公共休息室似的。

就拿重庆轨道交通环线的涂山地铁站来说吧,这地方最近可是火得不行。

大家都在传,说那儿的纳凉区特别好,一下子就成了周边居民的“打卡点”。

这不,七月十六号那天,外面热得跟蒸笼似的,有记者专门坐地铁去了涂山站。

结果一进站,哎呀,那感觉真是天壤之别!

外面是四五十度的高温,站里头呢,温度计显示才二十三摄氏度左右!

这一下子,从“火炉”直接跳进了“冰箱”,那股子凉快劲儿,别提多舒服了。

你再往纳凉区里头瞧,那真是座无虚席,满满当当的都是人。

他们大多都是住在地铁站附近小区的居民,老年人居多。

大家伙儿,有的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看电视,电视里放的是安全宣传片;有的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拉着家常,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儿,彼此解解闷儿。

那场面,特别有生活气息,一点儿也不像个冷冰冰的地铁站,反倒像个热闹的社区活动中心。

咱就说住在涂山镇的罗正琼奶奶吧,今年都七十一了。

她告诉记者,自从地铁站这纳凉区一开,她可算是找到了“避暑圣地”了。

每天上午十一点半,她就准时来“抢位置”,生怕来晚了没地方坐。

罗奶奶说得可实在了,她连中午儿媳妇做的肉菜都没顾得上吃,就为了能早点儿来这儿占个好位子。

除了回家吃饭那会儿,她能一直待到晚上九点才回家。

罗奶奶是竖着大拇指夸赞,说这地方“很凉快,特别好,还有椅子”,她每天都来。

你看,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为了这股凉快劲儿,都能把家里的饭菜给“耽误”了,可见这纳凉区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多受用!

还有一位姓方的老大爷,七十岁了,早年腿受过伤,平时出门得靠轮椅。

他就跟一群“轮友”们,也经常聚在纳凉区里。

他们围成一圈,边纳凉边聊天。

方大爷说,他们本来打算去别的车站休息,后来听了他的建议,大家伙儿就坐地铁到了涂山站。

结果呢,到了这儿,方大爷的评价就俩字儿——“舒服”!

他说:“这里空气流通,很凉快,我们就在这里聊聊天,甚至还觉得有点冷。”你想想看,在重庆的四十多度高温里,能让人觉得“有点冷”,这得多凉快啊!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能有这么一个舒适、方便,还能跟朋友聚会的地方,那真是太好了。

不光是老年人,有些年轻人也会过来“打卡”。

甚至有些路过的阿姨,本来只是送孙子去上课,偶然看到这儿有座椅,大家都在纳凉,就想坐下歇会儿。

结果这一坐,就完全不想走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地方是真的好,是真的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涂山地铁站的值班站长,叫涂晓寒,他也跟记者透露了一些细节。

他说,为了让市民能方便地避暑纳凉,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车站专门利用了大概一百六十七平方米的闲置区域,摆上了座椅、电视,还用绿植把纳凉区给围起来,打造了一个专门的空间。

这个纳凉区是七月四号正式对市民开放的。

结果呢?

用站长的话说,就是“天天爆满”,每天早上八点多就有市民来纳凉,一直到晚上九点十点,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涂站长说,来这儿消暑的,主要是地铁站周边小区的老人,不过也有年轻人来体验。

虽然前期准备工作挺辛苦的,但是看到市民们这么认可,他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他还说,后续纳凉区还会增加报刊杂志和更多的椅子,让大家坐得更舒服,玩得更开心。

其实,涂山站这事儿,还只是咱们重庆轨道交通服务市民的一个缩影。

据重庆轨道交通集团那边儿了解到的情况,从今年七月四号开始,重庆市内可是有多条地铁线路,总共一百四十六座车站,都对外开放了纳凉区,专门供市民在炎热的夏天消暑纳凉。

涂山站,就是这新增的六座车站之一。

一百四十六座车站啊!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在重庆这座大城市里,无论你住在哪个角落,只要附近有地铁站,你就有可能找到一个这样既凉快又舒适的“避暑港湾”。

这事儿啊,真是让咱们老百姓打心眼里觉得暖和。

你想想看,在咱们国家,每当遇到这种极端天气,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总是能想方设法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这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乘凉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那份细心和责任感,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

他们没有让老百姓自己去“硬扛”高温,而是主动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地铁站这样原本只是交通枢纽的地方,变成了老百姓的“避暑乐园”和“城市客厅”。

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夏天的避暑难题,还无形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有个地方可以聚会、聊天,增加了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所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纳凉区”,它更是咱们国家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咱们社会治理能力不断进步的一个具体体现。

它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想,用情去做,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都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幸福感。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