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台海硝烟未散,美国已对中国设下“恶局”,撕破最后遮羞布,基辛格早有警示

一场本想锁喉的科技战,结果却出乎意料。它不仅没能按预期遏制中国,反而触发了强烈反作用力。

这股力量正在加速中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同时对美国自身及其盟友,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冲击。

特朗普政府彻底抛弃了过去几十年的接触策略。他们选择了一条全面对抗的道路,从经济、科技到军事。

这一系列看似强硬的举措,究竟是在维护美国霸权,还是在给自己挖坑?答案正逐步浮现。

芯片战,真狠

美国自2018年开始,就对中国芯片产业下了重手。到了2024年,禁令进一步加码,先进半导体设备几乎停止供应。

这是要直接断了中国的技术血脉。但北京方面并非坐以待毙,反制措施迅速跟上。

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落地,特别是对镝、铽等稀有元素的限制,打到了美国产业链的痛点。

同时,中方也将一些美企剔除采购名单,比如美光,以此回应不公平竞争。

这些动作带来了连锁反应。美国企业首当其冲,日子并不好过。苹果和特斯拉的供应链成本蹭蹭往上涨。

英伟达为了保住中国市场,不得不推出“降级版”芯片,在禁令与营收之间玩起了走钢丝。

盟友的境况也让人捏把汗。台湾作为芯片重镇,经济支柱承受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台湾高达42%的出口销往大陆,60%的半导体产量也供应给大陆。这经济关联太紧密了。

美国扬言对台湾商品加征最高32%的关税,这让当地企业叫苦不迭。不少公司已经开始盘算着外迁。

更令人担忧的是,台湾理工科博士人才培养数量,十年间直接腰斩。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然而,美国的封锁却成了中国的“催化剂”。中芯国际的7纳米芯片,良率已经突破70%。

中国给自己定了个硬指标:到今年底,国产芯片自给率要冲破70%。美国这一通操作,反倒逼着中国加快了科技自主的长征。

亚太,不太平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在台海问题上不再玩“战略模糊”。美军驱逐舰多次穿越台湾海峡。

今年7月,美国又批准了新一轮对台军售,包括先进导弹系统。这是赤裸裸的肌肉展示。

但中国解放军的回应,同样强硬到没商量。东部战区举行了“联合利剑-2025A”大规模军演。

航母编队绕着台湾东部走了一圈,东风-26“航母杀手”导弹的威慑力也摆在那儿。

中国的意图很明确:要重塑区域军事平衡,告诉美军,随意干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台海局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硬碰硬”常态。

这种紧张态势,还蔓延到了东北亚。今年以来,朝鲜的导弹试验越来越频繁。

有情报显示,俄罗斯向朝鲜提供了先进防空导弹技术,作为交换,朝鲜士兵参与了乌克兰冲突。

这让美国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美日韩在黄海、南海搞联合军演,B-1B战略轰炸机多次飞越半岛上空。

整个东北亚地区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美国似乎正在把自己逼向“两线作战”的潜在困境。

这似乎也印证了基辛格生前的预警,他认为朝鲜问题随时可能点燃更大规模的冲突。

忠告,听不进

回过头看,亨利·基辛格在1970年代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他通过《上海公报》主张,即使有分歧,也要寻求共识。

这位外交现实主义大师,一辈子都在强调大国之间要对话,要寻求合作,而不是零和博弈。

他曾警告,大国对抗根本没有赢家。直到2023年7月,以百岁高龄最后一次访华,他还在苦口婆心地传递这个信息。

他认为中美对抗最终会导致“文明的崩溃”,两国经济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

然而,特朗普政府却选择了全然相反的道路。他们似乎根本听不进这些忠告,一味地追求全面对抗。

他们似乎忘了中美经济深度捆绑的现实。即便在2024年,双边贸易额依然超过千亿美元。

这种深度相互依赖,并非轻易就能“脱钩断链”。强行切割,只会伤人伤己。

他们或许也低估了,美国国内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分裂,会对一场持久的外部对抗造成多大制约。

结语

所以说,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激发了中国的韧性和自主能力。

更糟糕的是,它还搭上了美国企业和盟友的利益。这笔账,怎么算都有些不划算。

这场没有硝烟的全面对抗,最终的代价,可能并非中国的屈服。

更可能的是,美国长期以来主导的全球秩序,会因此加速瓦解。历史教训摆在那儿。

想靠打压来维持霸权,最终那把剑,常常会倒过来指向自己。

真正的损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会波及双方,甚至动摇全球的稳定与繁荣。

美国决策者真该好好想想了,现在走的这条路,到底通向胜利,还是一个追悔莫及的未来。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