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老谋深算的甄嬛晚年竟被儿子拿捏,随意打骂咋回事?

前言

多年前,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广受欢迎,风靡全国,剧中描绘了后宫众多女性竞相展现风采、彼此争斗的情节,令观众们非常着迷。

也是由于这部戏,很多观众认识了甄嬛这个人物,在成为宫中之人之前,是个无邪懵懂的姑娘,然而在后宫之中历经种种较量,已经蜕变为一个狠毒果决的女子,她不仅铲除了视为祸害的华妃,更使得自己的儿子顺利坐上了帝位而历史中她的原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甄嬛的原型

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没有甄嬛,唯一和她比较相近的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钮轱辘氏。

在那个特别看重家世的时期,钮祜禄氏来自贫寒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她十三岁时候到了雍亲王府,却一直没有得到恩宠,过了十多年,她生下了孩子弘历,钮轱辘氏才因为儿子的原因,获得了雍正的恩宠。

钮祜禄氏性情很随和,不喜欢和他人发生冲突,在宫中为了获得宠爱,她常常采取忍让的态度,与甄嬛那种心狠手辣的作风截然不同

在读到钮轱辘氏的历史时,也有人为她出主意,如果她的性格能够像甄嬛那样,恐怕早就在后宫有出头之日。但是真正的后宫要求嫔妃们贤良淑德,太过飞扬跋扈的嫔妃,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历史上真正的钮轱辘氏,有她自己的生存法则。

儿子弘历登基为帝后,钮祜禄氏暗自庆幸总算熬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心想着这位当皇帝的儿子以孝顺闻名,向来标榜自己孝道,对待自己应该不会薄情寡义。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钮轱辘氏并非能够所有事情都不必担心,仅仅享受荣华富贵,实际上并非这样。

被儿子乾隆限制权力

在乾隆刚上位没多久,马上就发布了一道圣旨,要求所有的国家大事都不可以告知皇太后,当然他给出的理由是不要让皇太后烦扰。

这道圣旨表面上看来是为皇太后着想,其实并非如此,乾隆意在告知宫女太监等众人,于皇太后之前,切勿议论朝政要务。

凭借这份诏书,下属们不敢向太后禀报朝政情况,太后如同陷入孤绝境地,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不清楚皇帝在处置哪些事务。乾隆这样做看起来非常孝顺,其实是让母亲不要干涉朝政。

钮钴禄氏性情平和,历经后宫岁月,很快领会了乾隆的意图。乾隆权力欲强烈,不容许他人分享利益,即便是亲属也禁止插手其中。

他以为,赐予母亲荣华富贵和皇太后的名号,便算是极大的孝行。其他的事情,都不允许皇太后插手。

但是乾隆这样百般防范,也有防不住的时候。

有一次,钮轱辘氏召见了几个尼姑,在聊天当中无意得知了,有一座庙年久失修。钮轱辘氏常年信佛,她认为修缮庙宇是应该做的善事,所以提出自己修缮这座庙。

当她和乾隆说这件事情时,乾隆却非常反感。在乾隆看来,这就是母亲四处打听干涉政事的证据。而钮轱辘氏却并没有把修缮庙宇,当成多么严重的事,在她看来只是普通询问。

这就是钮轱辘氏与乾隆的矛盾,哪怕钮轱辘氏的一点小动作,都会被乾隆解读为想要瓜分权力。他们虽然是母子,却有着非常大的隔阂。

然而乾隆为了维护自己孝顺儿子的名声,不会轻易对母亲发火,他面带微笑地应承下来,随即把宫中侍从唤来,询问是谁向母亲透露了寺庙的情况。

乾隆的责问,把太监吓得倒地不起。从那以后,就没有谁还敢在钮轱辘氏面前胡搅蛮缠了。通过这桩小事,钮轱辘氏完全清楚了,自己要完全放下,做一个不问世事的人。

从那以后,钮轱辘氏只管吃素修行,偶尔陪皇上的孩子一同外出散心,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

钮钴禄氏的明哲保身

乾隆对于母亲十分孝顺,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饮食起居都选用最优质的物品,政治方面却从不干涉。钮祜禄氏性格豁达,她享有84岁的高龄才去世,在后宫中属于寿命较长的妃嫔。她能够健康长寿,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源于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早年的雍王府中,钮轱辘氏一直境遇不佳,但她却能泰然自若,不会因此而心急如焚。在后宫的各种倾轧当中,她也可以明哲保身,成为皇太后。

这种从容与气度,寻常人难以企及。晚年时,儿子夺去了她的权柄,她也淡然一笑。钮钴禄氏身份虽只是个普通嫔妃,内心却十分豁达。

乾隆也渴望成为尽孝之人,奈何出身皇权之家,身不由己之事时有发生。一旦面临权力被分割的境地,首要任务是保全自身权柄,并告诫企图觊觎皇权之人。

钮轱辘氏的母亲也是其中一人,乾隆对她处处设防,主要是忧虑她会插手干预。而钮轱辘氏相当机智,她很快领会了乾隆的用意,始终谨言慎行,绝不多说半句。

她登基为皇太后后,所行之事皆为世人效仿,皇帝的母亲尚且不能触碰权力,其他人更应明白自己的位置。

结语

钮轱辘氏并不似甄嬛那般,能轻易掌控风云变幻,然而她却具备极为丰富的后宫生存经验,常常选择隐忍退让,借助更为平和的手段维护了自身利益。

真实的历史中,钮祜禄氏的经历,并非像《甄嬛传》那样充满波折,然而却同样发人深省。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