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专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2.2016年10月22日起,中国在法国冈城举办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主题展,共展出270余幅历史照片、50余件物品、信件、证词以及视频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B.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照片 D.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论

3.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动了中国社会。面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掀起了反蒋抗日浪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界爱国人士发表通电,抗议日本侵略行为,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抗日。这表明当时中国

A.国民大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B.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罢工成为抗日的主要方式 D.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

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开始

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D.全民族抗战

6.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A. 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7.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8.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合作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标志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D.发生于敌后战场,沉重打击日军气焰

9.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以下这两首歌曲

A.反映了寻求救亡之道的时代主题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最终胜利

C.体现了中共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D.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10.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 年6 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

A.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11.“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①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新约,宣布取消在华特权,结束与中国在法理上的不平等地位。不久,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平等的新约。这些新约的签订

A.表明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B.反映了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D.说明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形成

13.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到:“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4.有学者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共之所以同意和国民党政府谈判,并非决定于蒋介石,而是决定于美国;同样,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同意和中共谈判,主要是蒋介石相信中共背后站着苏联。据此可知,重庆谈判的召开

A.意在解决国共争端 B.提高了共产党地位

C.受到国际力量影响 D.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主要的政治任务是

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 推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 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16.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帷幕 D.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17.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必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自己的干部,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地工作。毛泽东对全党强调这一政策是为了

A.使全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B.为土地改革以及渡江战役做准备

C.团结人民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D.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转变

18.如下图是中共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发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A. 为解放战争赢得广大农民支持 B. 激发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C. 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敌后根据地 D. 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19.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B.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

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 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

20.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同胞们!由于日本的投降,我全民族八年来所坚持的神圣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地结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地结束了……中国共产党认为在目前必须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实施若干紧急措施,以奠立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这些紧急措施是……(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材料二 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军队必须一律归还国家统辖,任何割据地盘,破坏交通,阻碍复员的军事行动,必须绝对避免,则是解决目前纷争不安的唯一先决条件……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其他无不可以容忍,无不可以协商。

——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1946年元旦)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洪门致公党在国外发表宣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先后正式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这些党派及其成员,为了把握千载一时的良机,建立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作着不懈的努力。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及他们的建国方案。

(2)近代中国饱经磨难,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全面。)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