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82 年《少林寺》能封神,在于武僧护国的家国情怀,新住持能复兴吗?

1982年,一部《少林寺》让李连杰成为全民偶像,更让“少林武僧”成为家国情怀的代名词。如今釋印乐新住持上任,对少林寺做了去商业化的改革,砍掉直播带货、回归清修,少林寺家国情怀的“魂”能回来吗?

82年《少林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在1980年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渴望观赏新鲜又刺激的影视作品。于是,在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横空出世,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当时《少林寺》电影红遍大江南北,深受观众喜爱,观影人次超5亿,以一毛钱的票价狂揽1.6亿票房,折算今天的物价,相当于今天百亿级的票房。

电影的火爆,不仅使河南少林寺从一座破败古刹变成旅游胜地,游客量翻了上百倍。全国大街小巷也兴起了全民学武术的“武术热”,武术学校遍地开花,城市空地都是年轻人练武术的飒爽身影,家长也纷纷送孩子学武术强身健体,如著名演员王宝强就是被感染,去少林寺学武术,梦想成为“李连杰”一样武打明星。

这一部电影也在海外大受欢迎,令“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它比李小龙的功夫片更贴近中国武术文化精髓,说“封神”一定不为过。

不少人评论,82版李连杰《少林寺》能为当时中国民众喜欢,除了是第一部国产真功夫电影,没有特效,没有替身,全是实打实的武术对决,热血武侠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之外,还是少林寺武僧们那一股护国护民的家国情怀。

为何封神?不只是打戏,是 “武僧护苍生” 的劲儿

82年版的《少林寺》,由李连杰扮演的觉远一开始上少林寺练武是为了给爹报仇,乃私人恩怨。但是在少林寺习武的过程中,觉远目睹了老百姓被恶棍王世充的军队弄得家破人亡、民不聊生。于是,他就意识到手里的棍子就不再只为自己挥,在少林寺高僧昙宗的教育和感化下,格局逐渐升华了,意识到“习武之人,当以天下苍生为念,而非逞一时之快。”

这样,觉远把自己人生、命运和国家、民族大义联系起来了,心中涌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思想实现了“我要报仇”到“我要救百姓”的转变,最终也放弃个人恩怨,加入了少林僧兵,帮助李世民平定乱世,统一天下,建立令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

现在,回顾一下83版《少林寺》的经典台词:

昙宗师傅对觉远的教诲就是:

“武术的最高境界不是杀人,而是止战。”

和尚原本就是不杀生的,以参悟佛法修身养性为重。但是电影中和尚大开杀戒的经典台词却是:

“出家人本不该过问世事,但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少林寺岂能坐视不理!”

少林方丈的参战决定:

“今日开杀戒,非为破戒,而为护生!”

和尚原本出家人,慈悲为怀,本来就是不杀生,不问世事,专心参悟佛法。但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不在孤灯下苦读,却是积极参与世事,拿起棍棒参战,屠杀为非作歹的坏人,这也是佛教中救济天下苍生的理想,更是一份浓重的家国情怀流露。

少林的 “侠”,从来不是躲在庙里

电影里有个镜头,觉远和武僧们冲进敌营,不是光想着打打杀杀,而是先把被抓的老百姓护在身后。就这一下,把“武”和“义”拧在了一起。为此,当时报刊发文也评论该电影:“侠义情结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而非单纯血脉中的武术因子。”

电影的觉远最终抛弃儿女情长,选择剃头出家的台词,就是

“愿以此身,护寺护国,终身不悔。”

此时的觉远,就在少林寺武僧们的家国情怀精神感召下,从为父报仇的少年,成长为为天下苍生而战的侠者,完美契合了改革开放初“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的家国情怀,符合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的心理。

要知道,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民众睁眼看世界,都想国家能走上世界,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影视剧中武僧们都不迷恋于庙堂,走出山门保家卫国,正好戳中当时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和家国情怀。

电影《少林寺》时候,不仅给观众感受古禅结合的嵩山少林寺美景,更是感受中国传统武术可以如此刚柔并济,信仰可以如此热血沸腾。如有一个工人师傅在报纸上写文章说道:“看觉远他们为了百姓拼命,我上班都更有劲了,这才是咱中国人该有的样!”可以看到,《少林寺》不仅是一部武侠片,武僧们的家国情怀更成为激发民众情绪的精神兴奋剂。

少林寺的武僧护国传统

别以为82版《少林寺》电影的家国情怀是编的,少林寺自古就有家国情怀的传统。这一部电影故事情节,也来自于明朝说书人“十三棍僧救唐王”,在历史上也真的有这个真实事件。在《少林寺碑》上明明白白刻着:“僧志操、昙宗等十三人,率众以拒伪师,翻城应款”。这也是记载唐朝武德四年,隋末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把轘州城占了,到处抢粮抓人。少林寺十三棍僧瞅不下去,半夜摸进城里,一棍子把王仁则敲晕绑了,直接送给了李世民。

少林寺武僧的偷袭,极大帮助李世民攻占中原要地洛阳,统一天下建立唐朝,堪称“神助攻”。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登基之后,为了感谢少林寺武僧们的帮助,直接封赏了该寺庙四十顷地,还免了税,封赏少林寺为皇家寺院,表彰他们“为国出力”。

明朝时候,日本的倭寇在东南沿海杀人放火抢劫,骚扰了社会正常秩序,危害了当地经济,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倭寇的战斗力强悍,官兵打不过,少林寺50个武僧自告奋勇参战,拿着铁棍都用少林功夫与我i口对抗,把200多个倭寇打得屁股尿流不敢再犯,这一切在明朝《倭变事略》记载。

于是,明朝少林寺的武僧们就成为朝廷的雇佣军,承担为民除害的责任。但是这些和尚拿着朝廷的军饷,却保持出家人生活简朴的风格,把获得的钱和奖赏全部都捐给了受难的百姓,自己吃野菜和啃窝头与倭寇继续战斗。

因此,少林寺自古都有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82年《少林寺》就是通过影视作品把凝聚的爱国情怀发扬光大。

从 “清修” 到 “带货”:少林怎么变了味?

可是,当电影走红之后,少林寺从一个冷清寂寥的寺庙一炮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大增,少林寺由此也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在方丈釋永信的全面主持下,少林寺走上从“棍扫山河”到“直播带货”的全面商业化道路。

这也令人想起1980年初电影没火爆之前的少林寺,僧人晨钟暮鼓,习武修禅,强调“禅武合一”。但是现在2020年代少林寺,武僧开抖音账号,表演“轻功水上漂”吸引流量。武僧在短视频平台推销少林素饼、禅茶等商品,以及少林寺名下有多家文化公司,涉及文旅、影视、IP授权等业务。再加上少林寺的“财神香”1988元,开光手机壳要价上千,满身铜臭味让人反感,寺庙内的二维码系统更是让人感到不伦不类。

少林寺背离了原本的佛门清规,令不少忠实的信徒感到失望与愤慨。一些网友辣评“以前的武僧‘棍扫山河’,现在的武僧‘直播卖货’!”对待武术文化禅宗精神的消失,一些网友也辣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要是穿越回唐朝,怕是要被十三棍僧当场超度!更多网友也悲哀“功夫变表演,修行变生意,少林寺还是少林寺吗?”

新住持改革:种菜念经,就能找回初心?

正在网友们质疑少林寺的武术精神、家国情怀和禅宗精神的领会被商业化流量吞噬时候,现2025年曝光了释永信因挪用资产、私生活问题被查,少林寺功德箱变“提款机”的舆论风暴,这也是更多网友们呼吁少林寺应该恢复传统的“武僧护国、以德服人”的侠义精神。

当釋永信被革职之后,新上任的少林寺新主持釋印乐,一接掌少林寺,凭借担任白马寺住持的经验,对少林寺进行去商业化改革。

如釋印乐要求全寺僧人统一素食,回归清修的传统。寺庙内不设商业摊位,杜绝“香火钱”的乱现象。要求僧人吃的蔬菜全部自种,回归出家人自给自足的传统,回归寺庙原本的模样。

为此,釋印乐也亲自扛着锄头去菜园子种菜,武僧们也跟着一起。要求僧人每天除了练功、念经,就是侍弄那些黄瓜、茄子,减少对外界金钱的依赖,实现真正出家人的佛法修行。直播间的武僧带货场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就是武僧们在田里种菜的画面。同时,寺庙财务公开,避免资金滥用,重塑公众对佛门清净的信任。

少林的 “魂”,从来不在 “卖不卖货” 里

对待釋永信的去商业化改革,网络上一些支持派认为早应该这样了,寺庙和尚就应该有和尚的模样。同时认为寺庙和尚专心修炼佛法,也能寻找当年武僧护国的初心。如隋末唐朝的十三武僧,也没搞什么买卖,也照样能活着,怀着家国情怀的热情干了护国的大事。

可是,一些网友也认为,那是“十三武僧护国”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当代商业流量的时代,不商业化,寺庙怎么维持?甚至有网友调侃,1982年的觉远用棍棒打江山,2024年的武僧能用键盘守江湖吗?

抛开这些议论不提,我们要知道,82 年《少林寺》的家国情怀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和尚们会打棍,而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敢担当。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家国情怀不在于寺庙是否有买卖,电影中少林寺武僧们武的棍子,不仅是护庙门,更是为了护百姓。所以,少林寺的佛,既在庙堂里,也在众生中。一切如电影中昙宗和尚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如果武僧们在少林寺的寺庙里种着菜,在洪水来临时候,却能以保卫老百姓生命财产为重,也能如人民解放军一样扛着沙袋去堵缺口,这是真正的慈悲为怀!武僧们在寺庙练着武,当看着弱势群体和老百姓被受欺负也能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不管寺庙是否商业化,这一份佛祖救济天下苍生和家国情怀也算是传承下去了。

结语

现在,朋友们认为新住持釋印乐的这一波改革,少林寺是否能实现涅槃重生,回归家国情怀?李连杰的觉远是经典,但今天的少林寺更需要什么样的武僧?护国武僧还是网红武僧?欢迎在评论区表达你的看法。

#释印乐能让少林寺回归本真吗#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