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的“赣超”联赛火得一塌糊涂,不仅点燃了江西球迷的热情,更是成为全国体育圈乃至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场现象级赛事背后的故事。
一票难求,是如今“赣超”的常态。江西省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贤敏无奈又自豪地说,现在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基本全是找他要票的。这“一票千金”的景象,谁看了不感叹一句“赣超”的火爆!
“赣超”,脱胎于2021年启动的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它的诞生可比我们想象中早,办赛时间不晚于“苏超”。但它无意与“苏超”比较,而是怀揣着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充满烟火气赛事的初心,立志将足球场变成展示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的一扇窗。
从最初的6家俱乐部参赛,到如今11个地市全覆盖,比赛规模逐年扩增,“赣超”正一步步茁壮成长。今年4月,江西省体育局正式印发举办通知,标志着“赣超”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赛事采用“分区对抗+交叉对决”的创新模式,既考虑到江西南北跨度大的实际地理情况,又增强了比赛的竞技性与结果的偶然性,让比赛充满悬念与看点。
在办赛模式上,“赣超”也实现了华丽升级,从省级层面的“独唱”变为“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的大合唱。这种转变不仅强化了赛事统筹力度,更让赛事与地域归属感紧密相连,让每一个江西人都能感受到,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赛。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球场,“赣超”采用低票价策略,门票多为免费或1 - 10元。别看票价低,赛事收入可不低,现场广告位早早售罄,从省级办赛角度看,已经实现收支平衡。A股上市公司盈新发展成为总冠名商,合作伙伴更是涵盖多个领域,各地赛区也积极招商,可见“赣超”的商业潜力巨大。
虽说赛事商业价值得到认可,但地方政府看重的可不只是这些。举办赛事的投入巨大,场馆改造、警力部署、安保防控等都是不小的开支。可政府算的是一笔包含社会价值与长远效益的“大账”。赛事不仅能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展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还能吸引外地游客,带动消费与城市影响力提升,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和“苏超”相比,“赣超”有相似之处,比如以地级市为单位组建代表队,唤起城市荣誉感;也有不同之处,“赣超”坚守全业余阵容,60%的球员是学生,平均年龄仅23岁,更像是各地青训实力的比拼场,充满青春活力。
当然,“赣超”也并非十全十美。全省尚无6万座以上体育场,部分赛区还在学校场地办赛,大多采用人工草皮。但正是通过与其他赛事对比,发现差距,吸纳各方意见,“赣超”才有了不断升级赛事的动力,带动江西各地对体育场馆公共属性的重视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升级,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
“赣超”的火爆,不仅是江西足球的胜利,更是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它让我们看到,一场体育赛事能为城市带来的,远不止是一场比赛的热闹,更是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相信在未来,“赣超”会越办越好,江西的体育事业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