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课://itazs.fun/15472/
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是当前大模型应用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方向之一,它通过结合检索机制与生成模型,有效解决了大模型的知识局限性问题。以下是20天快速掌握RAG核心技术的系统学习路径:
第一阶段:基础概念理解(1-5天)
RAG的核心思想是将生成模型与检索机制相结合,利用外部知识增强模型的生成能力。其工作流程分为两个关键步骤:首先根据输入查询从外部知识源中检索相关文档或信息片段,然后将检索到的信息与输入查询结合,输入生成模型产生最终输出。
与传统大模型相比,RAG技术具有三大优势:解决知识过时问题、减少信息幻觉(hallucination)现象、提升垂直领域专业性。2020年由Facebook AI首次提出后,已发展出基础RAG、高级RAG和模块化RAG三大范式。
第二阶段:技术组件掌握(6-12天)
完整的RAG系统包含以下核心技术组件:
检索模块:将用户查询和知识库内容转换为向量,计算相似度并返回最相关知识片段。常用技术包括密集检索(Dense Retrieval)和稀疏检索(Sparse Retrieval)
增强模块: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排序和重组,确保信息质量和相关性
生成模块:大语言模型(如GPT系列)根据增强后的上下文生成最终输出
特别需要掌握向量数据库技术,这是RAG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能够高效存储和检索高维向量数据。
第三阶段:实战应用开发(13-20天)
实际开发RAG系统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实践要点:
数据准备:构建高质量、结构化的领域知识库,如金融领域需整理行业研报、政策文件等时效性强的资料
查询优化:实施意图识别、查询扩展等技术提升检索准确率
结果增强:采用重排序(re-ranking)技术优化检索结果
生成控制:通过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引导模型生成更准确的回答
RAG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教育(个性化学习计划生成)、金融(实时市场分析)、医疗(循证决策支持)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发展,跨模态RAG(结合语音、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将成为重要趋势。
通过这20天的系统学习,您将能够独立开发工业级RAG应用,解决大模型在实际业务中的知识局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