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特朗普突然对印度抡起关税大棒,放话要加征25%关税外加“惩罚性罚款”,只因莫迪政府还在偷偷买俄罗斯石油。 压力之下,印度国有炼油企业连夜踩了刹车,停购俄油! 要知道,印度曾是俄罗斯海运原油的头号客户,去年吃下俄油出口的38%,日均进口180万桶。
可特朗普一句话,印度石油公司、斯坦石油等巨头集体缩手,转头找中东“补货”。俄油给印度的折扣从每桶14美元暴跌到不足4美元,买油账本越算越亏。 同一时间,中国稳坐谈判桌,对美方威胁直接甩出八个字:“主权事务,无权干涉! ”日均200万桶俄油照买不误,人民币结算比例冲到60%。 印度退场,俄罗斯每年120亿美元收入蒸发;中国硬扛,全球油价一周暴涨12%。 这场能源大战的炮火,正烧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来得又猛又急。 7月30日,他在社交平台公开发难,指控印度“长期采购俄罗斯军备”,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基础关税,并威胁若俄乌冲突50天内未停火,将对印追加“二级制裁关税”,最高飙到500%。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紧跟补刀,公开贬低印度“不可靠”“非全球主要参与者”,外交施压直接撕破脸皮。 莫迪政府原本硬气回怼,议会领袖怒斥“印度不是没选择”,前外交官放话“战略自主高于一切”。 短短一周,态度急转,路透社曝出,印度石油公司、斯坦石油、巴拉特石油等国企集体暂停俄油新订单,这些企业控制全国60%炼油产能,日均加工520万桶原油。 政府内部指令明确:转向中东、非洲找油,彻底避开美国制裁雷区。
印度妥协背后是两把刀架在脖子上。 经济上,美国捏住印度外贸命脉:2024年美印贸易额高达16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11%,IT、医药、制造业订单全仰赖美国市场。 特朗普加税25%已让印度肉疼,若再因俄油遭二级制裁,莫迪力推的“印度制造”可能直接崩盘。 能源账本也撑不住了:俄乌冲突初期,印度靠每桶14-16美元折扣狂扫俄油,进口量暴增30倍;现在折扣缩水到2.5-4美元,加上中东原油溢价18-22美元,转购替代油源让成本骤增15%-20%。
世界银行测算,这波操作可能拉低印度GDP增长0.5个百分点。 政治上,印度军购正加速“去俄罗斯化”,转向美制武器体系,若得罪美国,军售和技术支持断供,莫迪的“大国梦”难圆。
中国面对同一套威胁,反应像换了剧本。 特朗普政府放风制裁当天,外交部直接回击:“能源采购是主权权利,反对长臂管辖! ”中美瑞典谈判中,中方明确拒绝停购俄油要求。 行动比表态更硬核:海关数据显示,中国7月日均进口俄油200万桶,同比增15%;中俄远东输油管道年输送3000万吨原油,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500亿立方米,能源网早已深度捆绑。 支付体系也撕开美元缺口,95%中俄贸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60%俄油交易绕开SWIFT。 甚至趁势反将一军:联合军演“海上联合-2025”在日本海开练,同步收紧稀土出口审查,直掐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喉咙。
俄罗斯被印度闪退打得措手不及。 失去38%的石油出口份额后,俄方被迫向中国加大折扣,乌拉尔原油价跌至每桶50美元年度新低。 为填补缺口,俄紧急启动“灰色航线联盟”,挂印尼、马来西亚旗的143艘油轮组成影子舰队,美国制裁令海运成本暴涨50%,交付周期拖长半个月。 财政窟窿更难补:印度退场让俄年损超120亿美元,能源收入缺口扩大到GDP的4.5%。 副总理诺瓦克紧急喊话“中国是可靠伙伴”,加速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未来对华供气量要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5%。
全球油市被搅得天翻地覆。 印度转向中东抢油,推高布伦特原油单周涨幅12%,冲破每桶100美元。 欧洲躺枪,LNG进口成本翻倍,民众吐槽“天然气账单比冬天还冷”。 OPEC报告揭露,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年内已跌12%,美国悄悄给委内瑞拉松绑增产,被批“制裁玩双标”。 供应链乱象蔓延:中东原油溢价加剧,中国被迫多付溢价成本;印度为保炼厂运转,紧急向沙特、阿联酋加单,船运费率两周跳涨30%。 能源分析师直言:“市场分裂成制裁区与非制裁区,稳定供应已成奢望。 ”
这场危机扒开了中印战略底色的差异。 印度模式依赖西方输血:美军火订单、IT外包市场、QUAD联盟支持,看似风光却处处受制。 特朗普一加压,莫迪从“战略自主”口号秒变“妥协保平安”,反对党领袖甘地嘲讽:“有英迪拉·甘地一半胆量,就该骂特朗普是骗子! ”中国根基在自己手里:全门类产业链消化能源成本波动,人民币结算体系挡金融制裁,军演+稀土组合拳反制美国施压。 俄罗斯科学院报告点破关键:“印度退让暴露经济主权脆弱,中国硬扛展示结构性抗压能力,这不是孤军奋战,是战略自主的实战场。 ”